|
- 張繼科 堅守一線 歌詞
- 張繼科
- 致敬中國驕傲,體悟國士精神。
做學問,他求真務實; 救患者,他無畏逆行! 從非典到新冠,一番番挺身而出,一次次不負人民。 從火線宣誓到迎戰病毒,護山河無恙,凝華夏齊心! 大家好,我是張繼科,歡迎收聽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網易云音樂聯合推出的《你好,鐘南山》音頻節目。 在故事裡感悟,奮鬥者負重前行,步履鏗鏘; 在聲音中探尋,追夢人追光而上,乘風破浪。 今天,我們一起通過鐘南山院士身先士卒的故事, 聊聊中國人的力量。 “啊……對,像我這樣,嘴巴再張大一點,好,好,非常好,可以閉上了,快躺下休息吧! ”短短一上午,這段話已經被鐘南山重複了30多遍,面對面檢查、近距離觀測,在抗擊非典期間, 這是他必不可少的日常。 有人曾問:“這樣一件小事,讓其他人做就好了,為什麼要自己上? ”他淡淡一笑:“病人無小事,一線上最真實的情況是需要自己總結的。 ”或許正是基於這些大量的臨床積累, 才讓他自信地喊出了那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能說出這樣的話,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 當時,很多醫生、護士都很擔心,如果出現病人大量死亡的情況該怎麼辦? 鐘南山告訴大家:“假如出現了那樣的情況,即使十個病人裡面只活了一個, 那麼,你從救活這一個病人的經歷裡也會學到很多東西。 以後,你慢慢地就可以把救活一個變成兩個、三個、四個……” “我們見的第一個非典病人整個肺都白了,各種指標基本上顯示沒有希望了, 但是我說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要試的。 當時,我使用了一下激素。 沒想到,第二天,病人的狀況就改善了。” 他說,“我們做醫生的,常常要把偶然性變成必然。” 親上一線、反复實踐,從最簡單的病情入手, 從最直接的接觸情況中研究,一直都是鍾南山的堅持。 他就好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戰士, 守衛在人類和病毒永恆戰役的最前沿。 從1982年到2002年,20年的時間, 鐘南山都是從中午1點看診到晚上9點,足足8個小時, 很多在他身邊學習的研究生都受不了。 2003年抗擊非典,為找到病原體, 他頂住壓力,奔赴香港,開創與國際性實驗室合作的先河, 連續工作超過38個小時,甚至還為此大病一場,卻為抗擊非典取得勝利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2009年甲流H1N1輸入中國,鐘南山臨危授命,開展“地毯式拉網”排查。 2013年,H7N9新型禽流感爆發,鐘南山再次踏上一線, 甚至在新年之際都未離開禽流感垂危患者的監護室。 病人家屬打電話再三詢問,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我會竭盡全力!” 事實上,長年繁重的工作早已給鐘南山帶來了巨大的健康壓力, 即便曾經是運動健將的他也積勞成疾。從2005年開始, 他的心臟曾多次出現房顛,2007年初又出現了類似情況, 為了不影響工作,鐘南山決定做心臟除顛手術。 對於一個71歲的老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冒險的決定,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 手術成功的第二天,他給家人報平安:“我很好,活過來了,只是渾身還插著管子”, 然後便又投入到醫學研究中去了。 2020年,新冠來襲,84歲的他二話不說,又一次走到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從1月18日晚坐餐車奔赴武漢,實地考察調研開會, 再到1月19日連夜趕往北京,與國家衛健委討論研判, 以及20日向中央領導匯報疫情態勢及防控建議。 3天兩夜地連軸轉,讓鐘南山累到疲憊不堪。 以至於當天晚上在連線《新聞1+1》接受白岩松提問時,曾突然忘詞三次卡殼。 但作為專家組組長,鐘南山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擔,並沒有放棄連線, 而是快速調整狀態, 語重心長地告訴民眾最真實的信息以及防控事項, 為全民抗疫打響了第一槍。 連線結束,演播室的燈一盞盞熄滅。 然而,對於鍾南山來說,他的工作並沒有結束, 甚至才剛剛開始。 更多的會議、更多的採訪、更多的病人還在等著他,留給他休息的時間並沒有多少, 84歲本命之年的鐘南山,仍然和從前一樣身先士卒、奮鬥不息。 同樣在並肩作戰的還有年輕的白衣戰士。 農曆大年二十九,鍾老的學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桑嶺隻身一人從廣州輾轉逆行到武漢後, 便一頭扎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ICU。 90後女護士李穎賢,除夕夜與家人匆匆一面後,就奔赴武漢, 參加醫院組建的5人醫療隊,到達漢口醫院參與救治。 大年初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援藏幹部徐永昊從西藏林芝回到廣州,便一直堅守在一線, 並在鐘南山院士等人的指導下, 帶領團隊完成了廣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ECMO支持下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轉運工作, 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拔除氣管插管, 還多次參與廣東省衛健委組織的遠程視頻會診……“身先士卒”的鐘南山好像一顆火種, 點亮了越來越多的醫護工作者,成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中流砥柱。 魯迅曾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而事實上,往往走路的人很多,開路的人卻很少。 但一場疫情,讓這一切都改變了。 一份份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醫生、菜農、建築工人等全國馳援, 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一夜之間,彷彿所有人都成了開路人, 共同構築了一道道生命防線。 我常常想,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大家迸發出這樣的熱情。 今天,讀完鐘南山的故事,我明白了,這就是源自許多中國人骨子裡的英雄主義。 鐘南山滿眼含淚地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而疫情期間全國湧現出的英雄故事又何止在武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中國人嘴裡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而是凝結在醫生、警察、保安、司機、保洁員等每一個人心中的精神內核! 在疫情大考下,他們個個無懼風險、勇敢逆行! 我們會被英雄感召,我們也會成為英雄。 每一代人都有不一樣的色彩, 不變的是,他們都會在社會期盼時扛起責任, 挺起不屈的胸膛,彰顯英雄本色,成為國家的脊梁!
|
|
|